水泵的保护管线
作者:泵 来源:水泵 发布时间:2023-09-04
为了使泵体不受损害和正常运转,根据使用条件设置泵的保护管线 。泵的保护管线通常有以下6种:
1 、泵出口的安全阀线
对于电动往复泵 、齿轮泵和螺轩泵等容积泵 ,在出口侧设安全阀线 ,当出口压力超过定压值时 ,安全阀起跳 ,流体返回泵人口管 。管线应尽量布置紧凑 ,且不影响操作 。
2、 暖泵线
输送介质温度大于200℃时 ,且有备用泵情况下 ,为避免切换泵时高温液体急剧涌入待运行的泵内 ,使泵体 、叶轮受热不均而损坏和变形 ,致使旋转部分和固定部分出现卡住现象 ,因此需设置暖泵线 ,使停运的泵保持待启动状态 ,主要是给备用泵做预热 ,便于随时切换 ,切泵后关闭 。入口应保证常开 ,有油品经泵体流过预热线 ,防止凝液 。
一般常在泵的出口阀(组)前后设置使液体少量回流的旁通管作为暖泵管道 。也可在止回阀的阀瓣上钻一小孔来代替暖泵管道 。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型的泵常系输送高温介质,所以不管泵是处于在线还是备用的时候冷却介质都是开启状态,防止烧掉电机 。
3 、平衡线
对于输送常温下饱和蒸汽压高于大气压的液体或处于泡点状态的液体 ,为防止进泵液体产生蒸汽或者有气泡进入泵内产生气蚀,一般宜设置平衡线 。平衡线是由泵入口接至吸入塔(罐)的气相段 。
4 、小流量线
当泵的工作流量低于泵的额定流量的30%时 ,就会产生径向推力 。而且 ,由于泵在低效率下运转 ,使入口部位的液温升高,蒸汽压升高 ,容易出现气蚀 。为了防止出现气蚀 ,应设置泵在低流量下正常运转时的小流量线。小流量线设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离心泵在低流量下运转 ,泵内会出现流体脱离现象 ,易使泵产生振动和噪音等 。设置小流量管线 ,可以保证泵启动后始终有一定量流体流经泵 ,防止出现气蚀现象;
2)功率较大的离心泵在关闭出口阀运转时,泵内的流体会越来越热 ,严重时会烧坏轴承 ,设置小流量管线后 ,可以保证在泵运转期间 ,始终有一定流量的液体流经泵内 ,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
3)在小流量下工作 ,泵轴会受到额外的径向力的作用 ,设置小流量管线可以使泵在运转时 ,始终有一定量的流体流经泵 ,防止泵轴受到过大的径向力作用;
4)有时在泵的小流量线上使用限流孔板 ,这样即使发生误操作将泵出口阀关闭时 ,也能保证离心泵安全运转 ,不致造成损坏 。用限流孔板好处是不需人工调节 ,如果只用截止阀调节 ,很难控制流量在泵的小流量附近 ,要么大 ,要么小。
5 、 旁通线
启动高扬程泵时 ,由于出口阀单向面受压过大 ,不易打开 ,若强制开启 ,将有损坏阀杆等的危险。在出口单向阀前后设置带有限流孔板的旁通线 ,便可容易开启 。同时旁通线还有减少管道震动和噪音的作用 。
旁通线还用于泵的试运转或非正常操作状态下出口主阀关闭时 ,仍能使泵处于运转。
要注意的是旁通线的安装要求和暖泵线是一样的 ,但是介质的流向不一样 。
6 、防凝线
输送在常温下凝固的高倾点或者高凝固点的液体时,其备用泵和管道应设放凝线 ,以免备用泵的管道堵塞 。一般设2根DN20的防凝线 。其中一根从泵的出口切断阀接至止回阀前,另一根从泵出口切断阀接至泵入口切断阀前。
防凝线的安装 ,应使泵进出口管线的“死角”少 。
防凝线一般采用蒸气加热或是伴热,如冬季润滑油效果不好,所以采用在润滑的罐子里加装一根蒸汽管道,通入蒸汽就可以达到加热效果 。伴热是指将蒸气管道和受热管道用保温材料包裹,达到加热效果 。需注意的是要防止蒸气受冷后形成凝液,应即时排出系统 。在回流管道上安装蒸气阀,保证温度 。
防凝线也叫连通线,在机泵退油检修时打开 ,防止出入口管线内油品凝结 。机泵检修退油时 ,一般关闭进出口阀门 ,打开连通线 。另外 ,装置扫线时 ,也必须保证蒸汽不能长时间经过机泵泵体 ,因此 ,扫线时应打开连通线 。
防凝线和暖泵线像是一样 ,都是跨过泵出口单向阀和手阀的副线(也许介质不同 ,冬季防止水冻坏泵) 。备用泵入口阀全开 ,暖泵线或防凝线稍开,以流量不使泵倒转为宜,是泵及管线一直有高温介质流动 ,防止凝固 ,随时可以切换 ,切换后一般关暖泵线 。